新聞動態
最新動態
簡述我國菊花栽培歷史(四)
遼元時期為菊花發展的低谷期, 有關菊花的記載很少。到了 明朝, 菊花的栽培技術更趨完善, 品種又有所增加, 菊譜也多起來。 王象晉《群芳譜》( 1630 年)記載了將近300 個菊花品種, 包含至少 16 種花型。除此之外, 先后有多篇藝菊專著問世。李時珍在《本 草綱目》中剖析了藥用菊的賦性,“ 菊備受四氣, 飽經霜露, 葉枯不 落, 花槁不零, 味兼甘苦, 秉性中和。”到了清代, 菊花專著如同雨后 春筍般涌現, 如劉灝《廣群芳譜》、陸延燦《藝菊志》、顏祿《藝菊須 知》、計楠《菊說》、吳儀一《徐園秋花譜》等等。此時菊花品種日益 增多, 這是自唐宋以來菊花第二次進入發展高峰階段, 為皇帝、貴 族所重視。從皇宮府弟至鄉村居民, 養菊、賞菊成為民風。特別是 菊花栽培新技術 乾隆年間, 因乾隆特別愛菊, 各地臣子不遠千里紛紛獻菊, 并培育 出許多珍貴品種。
- 上一篇:國外菊花引種栽培史
- 下一篇:簡述我國菊花栽培歷史(三)